《十四五后最新經濟金融政策環境與形勢分析》(陳瑞輝老師)
課程綱要:解讀中共中央19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增強銀行人員學習貫徹與業務能力
背景:
2020疫情黑天鵝來襲,從全民戰疫演變到全球戰疫的恐慌情緒蔓延,國際貿易之間的人員與商務流動受到影響,地緣政治隨著美國大選結束仍呈不確定性,敏感的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金融機構面臨著各級層面的風險也隨之加大,中國的進步發展需要與世界融合,同樣世界的和平進步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合作。2020年10月舉行的中共19屆五中全會,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基于過去5至10年國內發展的趨勢與國際環境的演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主要目標與重點任務,為中國未來發展確立了方向,設計了藍圖,規劃了路徑。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戰略意義重大,旨在該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前,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同時,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良性互動,更好地促進國際合作,更好地實現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也說明中國發展與世界繁榮密切相關,體現了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貢獻和莊嚴承諾。
2018年以來“去全球化”與“貿易壁壘”的沖擊,隨著2021年新冠疫情仍未結束在宏觀經濟環境可望跌深反彈但存在整體壓力、貨幣政策仍處寬松的背景下,主要經濟體銀行業的傳統業務受到了極大轉型沖擊,LPR繼續改革明顯壓縮了長短期利率(債券收益率)的期限溢價,使銀行凈息差顯著收縮。再者我國利匯率市場化背景下,息差收窄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普遍趨勢,創造非利息收入的與交易銀行業相關的供應鏈融資、與金融市場相關的自營交易操作、與資產管理相關的財富與私人銀行業務等中間業務,位列國內銀行機構心目中業務發展重點的前列。位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面向未來,主動實施新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牢牢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自2018年以來越來越開放的金融市場政策落地陸續引進了更多的外資,發展直接金融的投行業務之外也期望更多的金融衍生產品開放能提升我國的金融產品服務,金融監管政策國際化已在路上。隨著我國金融業深化改革,加上政策傾向越來越對外開放,各金融機構面臨競爭環境下必須加快轉型經營甚至發展方式,金融產品的需求以及與國際連動性的提高,不僅是正在進行的資本市場健康的改革,Bank4.0時代隨著金融科技演化進步,運用ABCD發展銀行業務已是潮流趨勢。面對中國有許多的高凈值人群需求,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延伸到更多產品帶動的金融業格局新變化,商業銀行需要通過開展專業化經營應對新環境下的市場競爭要求,為投資端與融資端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組合服務,以增強商業銀行持續盈利能力。
授課大綱
一、 認清當前我國宏觀經濟與金融局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嚴監管趨勢下的金融環境發展與政策引導方向
1. 全球宏觀經濟局勢影響
1) 世界四大經濟體檢視 ~論拜登新政且看且走
2) 雙循環有助于我國進而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3) 不確定性因素疫情與經濟復蘇共存~分析~我國一帶一路/RCEP/中歐協定
2. 我國宏觀經濟局勢探討
全球主要經濟體低利率環境下經濟與金融市場可能趨勢
1) 中國經濟幾個趨勢特征
2) 三駕馬車復蘇力度明顯~出口外貿呈利好
3) 高杠桿高債務加大信用風險~國企信仰打破
4) 中國的開放~畫好跑道的開放~〝香港〞通道
5) 打造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股債熱度緩推CNY升值
6) 資本市場改革(注冊制)打造健康?!?/span> 慢牛與長牛
3. 央媽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寬信用會延續? 我國為什么不做大水漫灌
M2與社融增速~解析央媽未來貨幣政策與價格型/數量型工具
解析人民幣未來走勢與外管局政策
1) 寬信用還是寬貨幣→流動性揖注放第一 ~ <穩>字當頭
2) 逆周期調節→價格引導【錨】~LPR的趨勢
3) 放松外匯資本管制一直在路上~ 偏弱美元的環境
4) 我國宏觀杠桿率偏高的結構分布~恢復穩杠桿基調
4. 政府工作與政策執行邏輯:
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1) 從金融穩定委員會領導市場開放與監管
2) 從銀保監監管角度圍繞人民銀行框架
3) 商業銀行要完成的五項基本工作
二、 解讀金融政策與案例看監管趨勢,充分認識探討制度的重大改變。監管風向確實變了→不能小瞧高層的決心
1. 什么樣的強監管~五大面向
2. 一連串金融風險事件的爆發,多重監管信號的密集釋放,高層的強硬定調…
恒大→房地產
螞蟻金服→互聯網壟斷(整治平臺壟斷是全球共識)
國企債券→剛性兌付債務道德風險
3. 互聯網金融~從2017年郭主席的整治金融市場亂象談起
1)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實質性進展~ P2P清雷
I. 小貸公司整治
II. P2P的發跡之路壽終正寢
2) “螞蟻金服”的發達來自于政策放松的推動●→監管對于金融科技所謂的創新,一直缺乏必要的監管
I. 數字支付領域 / 微貸科技領域 / 理財科技領域 / 保險科技領域
II. 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行業的潛在風險
III. 高杠桿放貸/ 風險轉移/ 假普惠金融之名/ 鼓吹消費主義
3) 新政策陸續落地強化監管 ●定義何謂平臺經濟領域的壟斷行為
I. 《關于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
II. 劉鶴主持專題會議→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度
III. 國家發布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一眾互聯網巨頭紛紛上演“高臺跳水”。
IV.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三、 宏觀經濟下的市場分析
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持續增長,在全球增長復蘇背景下,權益類資產迎來了較好的投資機會
1. 一個注定不平凡的五年
十四五規劃戰略思維八大趨勢
2. 宏觀經濟2021年金融領域八大熱點
3. 資金泛濫+通脹恐懼的環境~2021年沖關行情~炒股不如搞基金?
4.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A.可持續發展和振興經濟是核心任務/科技創新與生態綠色是兩大主軸
B.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是趨勢也是商機
1) 領導人的談話指出政策方向→ 例如“碳中和” 光伏產業/ 新能源(清潔能源)是國內外的重點方向
2) 內需結構演變消費主導型的經濟模式~ 消費是過去五年也是未來五年主流大宗
消費賽道細分行業比較
3) 不斷的主題輪流上演→通脹預期下的有色金屬/消費,受政策推動及營利改善增強的軍工/ 肩負產業制造升級的5G
需求爆發芯片緊張~科技興國國產能否替代
4) “十四五”“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期間哪些行業有發展機遇
1) “十四五”規劃三大主線看投資市場
2) 綠色發展理念之下的新能源
3) 數字經濟,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爆發式增長
4) 醫藥、旅游等養老、幸福產業~ 契合十九大精神~追求人民美好生活
5) 依托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更加集聚的區域發展思路下,傳統基建精準補短板?;浉郯拇鬄硡^迅速發展
6) 農業產業化、土地改革加速
5. 中國金融市場監管與開放趨勢~金融系統做好五大工作
1) 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2)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3) 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
4) 注重發揮金融科技ABCD的作用
5) 繼續推進全面對外開放
此作品一切版權歸陳瑞輝老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