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經濟形勢與銀行應對策略》
課程導語:
2020年黑天鵝來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快速,打擊了中國或甚至說全球宏觀經濟會怎么受影響? 這個病毒是個照妖鏡,它照的不僅僅是人類的免疫力,也是國家的免疫力,也照出了資源的儲備效率,(醫療不僅是科技研究,醫療資源夠不夠應急?)以及動員執行力(中國封城、停課、停工、蓋醫院的效率在其他國家是絕對做不到的) ,從民生需求開始到外貿/投資/消費等經濟數據的變化,對人民、對企業、對國家帶來的影響才正在開始,尤其疫情肆虐下已讓全球進入一輪恐慌,反映在金融市場動蕩不安更甚于以往的金融事件,很多金融資產背后受益于寬松資金與低利率的推動,在面臨減值與變現需求下只能仰賴央行的流動性支持, 所以見到多國政府的緊急應變措施出臺.
疫情下的國內經濟不可避免的一定會受到國際的影響,首先,銀行面對疫情打擊民生以及客戶服務需求調整, 規畫妥適的防疫與應變措施,設置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各項應變措施包括業務復原措施、存款、放款等客戶服務權宜措施、連線作業與資訊網路安全管理等。其次,勞動力與物流的中斷后再復蘇,對于企業復工復產營運壓力可能考驗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銀行本著圍繞支持企業復工、幫扶遇困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服務保障民生等方面精準施策,除了要執行紓困緊貼中小微企業,加快線上金融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重點是應對線下服務對接機會銳減帶來的沖擊,從思路、對策、措施、服務等方面解放思想,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制定具體、有效、接地氣的金融服務策略。特別要認真了解與實踐領導人強調穩定《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span>
授課大綱
中央對”穩經濟”的政策支持
一、 認清當前我國經濟與金融局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 背景介紹:經濟下行、產業轉型、利匯率市場化、資產不良率、銀行業
2. 政府工作定調:抓”六個穩”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
(1) 疫情下的“六個穩”推進仍是主要基調
(2) 脫貧攻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的目標定調
(3) 疫情后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工作部署劃重點找產業方向
5G、人工智能(AI)、網上辦公和教育,公衛題材的醫療生技
3. 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基本面
(1) 第一大貿易體中國“2020年GDP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2) 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陷入衰退~大選年的變數
(3) 歐元區的變動~英國脫歐
(4) 日本無力扭轉經濟~東京奧運
4. 疫情后的各部委支持:”雙度提升”~會議密度與談話強度
二、防疫情、穩增長、兩手抓、不矛盾
1. 穩民生下的復工復產的追蹤探討
(1) 勞動力與行業別
(2) 企業防疫下的營運措施
(3) 產業鏈移動發生
2. 三駕馬車穩經濟
(1) 促消費~降低費用成本,提高可支配所得
(2) 重投資~鼓勵基建項目,擴大地方政府融資
(3) 穩外貿~減少運營障礙,吸引外資進入
3. “穩健”加大”逆周期調節”的雙率政策,
(1) 貨幣政策不”易”轉向
A. 利率并軌制LPR的引導
B. 降準專注于定向滴灌
C.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工具靈活
(2)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降費力度加大
(3) 別讓老百姓的票子變毛
(4) 匯率求穩~注意進口物價
發揮央行政策利率的傳導機制以及信用傳導機制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及貴
三、面對金融監管,加強風險辨識,商業銀行轉型業務推展思路
擁抱互聯網+善用大數據是銀行從物理網點轉去線上的營銷趨勢,銀行業務推展面對疫情的沖擊順勢調整
1. 疫情影響的產業結構發展
(1) 被暫停的企業與運營風險
(2) 需求推動線上趨勢發展的企業
(3) 跨界競爭者非傳統模式沖擊
2. 疫情后的銀行風險管理
(1) 任務達標下的審核條件
(2) 信貸風險注意久期與續貸
(3) 產業鏈上下游~信貸風險爆煲~債務杠桿~公司債逾期及股權質押資金鏈斷裂
(4) 監管環境不可能走倒車
3.. 有哪些中間業務可以再精細耕耘
(1) 輕資本業務(資本占用少)
(2) 理財與資管業務帶動銀行轉型
(3) 金融市場業務(自營與代客)為例分析
(4) 流動性監管體系補強~許多比例符合”巴三”趨勢~向國際接軌
4. Bank 4.0 運用金融科技引領業務
(1) 推動區塊鏈技術~央行監管與發行權
(2) ABCD的運用~防弊與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