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內訓師課程開發
【課程背景】:
“滿足績效需求,響應組織期待,對接學員興趣”,是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出發點,組織培訓的有效性,并不是要等授課結束才能決定,在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階段,就決定了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落地性。設計出能夠解決組織實際問題、學員心中困惑、績效增長障礙的課程,是所有組織內訓開發的期望。
【組織困惑】:
在開展課程開發與設計工作中,時間、金錢、人力投入不少,卻收效甚微,組織經常面臨以下的問題:
n 無標準:標準無序、課件單一、不成體系
n 無結構:生搬照抄、雜亂無章、內容堆砌
n 無應用:脫離實際、形同雞肋、難以駕馭
【課程收益】:
n 建標準:建立開發流程與標準
n 明需求:挖掘組織痛點與需求
n 順架構:厘清課程邏輯與結構
n 配形式:搭配演繹形式與素材
n 出成果:產出標準課件與流程
【課程對象】:企業內訓師、業務專家、產品講解員,
【課程時長】:2-3天
【課程人數】:30-40人
【課程形式】:工作坊(講授+現場制作+成果產出+課后任務)
【課程提綱】:
一 需求挖掘:溯本求源,對癥下藥
1 開發模型
1.1經典模型ADDIE
1.2快速開發模型
2 快速開發
2.1需求確認:需求調研、學員分析、目標聚焦
2.2內容萃?。好Q確立、邏輯層次、結構順序
2.3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素材整理、知識加工
2.4教案制作:標準教案、輔教工具、評估工具
2.5試講驗證:學員試講、講師點評、持續改進
3 需求調研
3.1需求來源:業務痛點、崗位職責、組織戰略
3.2調研方法:訪談法、問卷法、觀察法、專家法
4 學員分析
4.1分析內容:年齡、學歷、經驗、風格、意愿
4.2相應啟示:時長、形式、難度、要求、工具
5目標聚焦
5.1布魯姆目標分類
5.2目標分類:態度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
5.3目標編寫:動賓結構
5.4ABCD目標編寫法
教學活動:團隊列名、小組討論、一對一訪談
階段成果:培訓需求確立、目標收益明確
二 內容萃?。捍种Υ笕~、綱舉目張
1 課題命名
1.1命名要求:精準度、價值感、形式美
1.2命名方法:
1.2.1模型量化
1.2.2路徑命名
1.2.3問題懸念
1.2.4舊語新說
2 邏輯層次
2.1金字塔原理
2.2MECE原則:
2.2.1完全窮盡
2.2.2相互獨立
3 結構順序
3.1課程目錄分級
3.1.1課程主題(根)
3.1.2單元模塊(干)
3.1.3模塊層次(枝)
3.1.4知識要點(葉)
3.2常見課程結構:
3.2.1流程結構
3.2.2并列結構
3.2.3WH結構
教學活動:團隊研討、案例分析
階段成果:課程名稱確定,課程結構成型
三 教學設計:精雕細琢、妙趣橫生
1教學方法
1.1講授法:講解、提問、引導
1.2案例法:故事、視頻、案例
1.3演示法:示范、指導、反饋
1.4活動法:游戲、討論、情景
2 素材整理
2.1素材來源:
2.1.1日常積累
2.1.2針對索引
2.1.3專家采集
2.2素材加工:找角度、做關聯、貼標簽
3知識加工
3.1概念口訣:單字決、三字經、對仗句、順口溜
3.2舊語新說:巧斷句、加標點、換同音、改語義
3.3說文解字:拆結構、做引申
3.5圖形建模:流程建模、象限建模、要素組合
4 教學流程
4.1加涅教學九事件
4.2五步教學流程:破、聯、展、轉、結
教學活動:案例演示、團隊分享、學員演練
階段成果:教學設計表、資源素材素材庫
四 教案設計:滴水藏海、沙中世界
1 標準教案組成
1.1課程綱要
1.2授課計劃
1.3行為配置
1.4講師講稿
1.5演示文稿
1.6資源素材
1.7學員手冊
1.8測試問卷
2 輔教工具
2.1預訓手冊
2.2跟進計劃
3 評估工具
3.1柯氏四級評估
3.2評估問卷
3.3測試問卷
3.4行為跟進
4 PPT制作
3.1字體醒目
3.2適度動畫
3.3快捷功能
教學活動:學員體驗、現場演練
階段成果:PPT課件、行為跟進
后續作業:講師講稿、學員手冊、評估工具、測試題庫
五 試講驗證: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成果輸出:
1 課綱
2 教學計劃
4 講師講稿
5 演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