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SARS能否做分析參照物?
(借鑒與預測的前提)
(1小時)
一、 把握三個視角
1. 區域范圍
2. 時間節點和跨度
3. 所處經濟周期位置和經濟結構狀況
二、 理解五點差異
1. 疫情集中區域不同
2. 重疫區的功能不同
3. 疫情特殊時點的人口流動主方向不同
4. 所處經濟周期位置和經濟結構狀況不同
5. 互聯化程度不同
第二部分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分析(3小時)
一、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影響分析
1. 疫情沖擊一季度
2. 政策重點在貨幣政策
3. 全球經濟受到拖累但有限
4. 若疫情繼續,政策刺激將超預期
二、 各項經濟影響的未來推測
1. 時間沖擊應集中在一季度
2. GDP受拖累程度因擴散情景而異
3. 通縮壓力加大
4. 線下服務業沖擊大,線上經濟大發展
5. 加大逆周期調節,需擴投資
6. 被納入“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味著什么
三、 針對各個行業的影響判斷
1. 房地產:淡季邊際影響有限,關注逆周期調節空間
2. 社會服務:疫情帶動靈活用工
3. 食品飲料:疫情控制情況對生產端影響更大
4. 商業貿易:疫情短期沖擊確定,無需過度悲觀
5. 交通運輸:航空、機場、公路、鐵路、快遞、物流、港口
6. 汽車:對汽車銷售的影響
7. 家用電器:春節家電消費有波動,全年需求不悲觀
8. 機械設備:繼續制造擴張和升級之路
9. 建筑:新開工延遲,逆周期調節加碼
10. 建材:全年影響有限
11. 計算機軟硬件:在線協同辦公、視頻會議、區域衛生信息化、互聯網醫療、企業上云
12. 通信:短期沖擊,云計算及流量強化
13. 電子元器件:遠程會議/遠程診療
第三部分 當前各行業的信用風險分析
(1小時)
一、 對各個產業都有沖擊
1. 兩角度分析:現金流,資產
2. 疫情對各行業現金流影響分析
3. 疫情沖擊下行業資產的韌性
二、 結論
1. 勞動密集型行業、線下服務業受沖擊
2. 周期性行業受疫情沖擊一般
3. 醫藥生物受影響較小
4. 各行業信用受疫情沖擊詳解
三、 特別關注:疫情沖擊下地域差異
1. 湖北地區民企及部分國企短期承壓
2. 關注疫情擴散地區的潛在風險
第四部分 新冠疫情對中國中小企業影響
(1小時)
一、 中小企業經濟規模
二、 從中小企業經濟結構看疫情對經濟的沖擊
三、 對區域的沖擊
1. 從中小企業的分布來看
2. 從人員遷徙方向看
四、 對行業的沖擊
五、 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解析
1. 金融
2. 減負
3. 創新支持
4. 保障復工
第五部分 如何理解疫情應對政策
(1小時)
一、 目前政策定調偏向于疫情防控
1. 短期是疫情防控端
2. 中長期看政策的演繹方向
3. 偏轉有賴于疫情的緩和
4. 中央頂層會議對疫情期間的應對政策定調
二、 部委和地方政府政策重心仍在疫情防控
1. 防控措施趨嚴
2. 精細化水平提升
3. 各部委的應對政策匯總
三、 復工復產情況恐難樂觀
1. 各地方政府的政策組合拳
2. 減稅降費擴支出
3.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4. 穩崗就業:強調保障工資待遇,合理分擔企業穩崗成本
5. 返程返工情況慘淡
6. 部分省市財稅支持政策梳理
7. 部分省市穩崗就業支持政策梳理
8. 部分省市金融信貸政策梳理
第六部分 疫情對城投的影響分析
(1小時)
一、 疫情對于城投行業的影響較小
二、 疫情對于財政的影響的三條路徑
1. 經濟下行和相關免稅政策影響到稅收
2. 地產現金流承壓導致基金性收入下滑
3. 疫情防控導致財政支出增長
三、 此次疫情對于城投短期影響有限的理由
1. 城投的債務償還來源
2. 基金性收入的下滑時間特征
3. 城投本身不太依賴內部現金流
四、 逆周期政策預期下的大基建推演
1. 歷史上四輪基建逆周期調控的特點
2. 疫情爆發將加速本輪基建對沖政策的落地
3. 財政政策:2020 年地方專項債新增額或突破 3.35 萬億元。
4. 貨幣政策:2020 年三季度前或有兩次降準、降息
5. 基建發力方向或以傳統基建項目為主,新基建為輔
6. 如何觀察基建復工節奏:盯緊疫情、盯緊交通與客流、盯緊下游需求、盯緊疫情較重的發達省市
第七部分 從生產和生活角度對疫后部分行業發展的前瞻
(1小時)
一、 疫情對企業帶來的潛在影響
1. 疫情沖擊下,哪些行業面臨較大影響?
2. 疫情沖擊下,企業未來會有哪些潛在調整?
二、 疫情對居民帶來的潛在影響
1. 對居民“穿衣”的影響
2. 對居民“飲食”的影響
3. 對居民“居住”的影響
4. 對居民“出行”的影響
5. 對居民“娛樂”的影響
三、 疫情對政府帶來的潛在影響
1. 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視程度上升
2. 對事件爆發后應急處理能力提升
四、 疫情對技術進步帶來的潛在影響
1. 醫藥研發的創新與醫療器械國產化
2. 高效便捷的智能物流體系搭建
3.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完善與推廣